当前位置:首页 > 数码频道

刚刚传出!这组罕见的老照片,值得每个宜昌人珍藏…… 每日快看

6月22日,我们将迎来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今年是中国端午节列入人类非遗名录第15年。

时光回溯。2009年,由湖北宜昌“屈原故里端午习俗”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共同组成的“中国端午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成为我国第一个入选人类非遗名录的节日。


(相关资料图)

2019年屈原故里端午文化节。周星亮 摄

“屈原故里端午习俗”为何会入选?它在中国端午节中地位如何?今天,一起来了解。

01

“屈原故里端午习俗”入选人类非遗名录,首先要从宜昌对民族民间文化的重视说起。

▲图片来源:宜昌市非遗保护中心

2002年春,宜昌在全国率先启动抢救保护民族民间文化资源工程,次年,宜昌作为唯一地级市,与云南省、浙江省一起被文旅部确定为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首批综合试点。得益于足够重视和较早起步,宜昌对民族民间文化保护的工作基础扎实、氛围浓厚。

为推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和传承,文旅部从2005年开始评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消息后,宜昌市迅速启动11个项目的申报,其中就包括“端午节(屈原故里端午习俗)”。宜昌市委宣传部和文化职能部门组建保护工程专班,历时半年深入屈原故里调查,全面挖掘、梳理屈原故里端午习俗。“收获很大,我们不仅看到了一般意义上的习俗,还看到古老的、本以为已经消失的习俗。”参与当年申报工作的市非遗中心研究馆员、市文化名家白晓萍说。

功夫不负有心人,宜昌市申报的“端午节(屈原故里端午习俗)”于2006年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1990年端午节,在归州镇屈原沱长江水域举行的龙舟列阵仪式。王敏 摄

2008年,文旅部指定湖北省牵头,湖南、江苏两省共同参与“中国端午节”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遗。2009年,由湖北宜昌秭归“屈原故里端午习俗”、湖北黄石“西塞神舟会”、湖南岳阳“汨罗江畔端午习俗”、江苏“苏州端午习俗”四部分内容组成的“中国端午节”申遗成功。以上三省四地端午习俗均为2006年入选首批国家级非遗名录的项目。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相关规定,只有国家级项目才能申报人类名录,屈原故里端午习俗此前成功入选首批国家级非遗名录,走对了关键一步。”宜昌市群众艺术馆馆长、市非遗中心主任黄贞进坦言,近年来又有不少地方的端午习俗入选国家级非遗名录,但均因时间问题无缘人类非遗名录。

02

值得注意的是,在由湖北、湖南、江苏三省联合“打包”的人类非遗申报材料中,“屈原故里端午习俗”被列在申报材料首位。

2013年,宜昌成为文旅部唯一核准保留的端午国家节庆“屈原故里端午文化节”永久举办地。

“屈原故里端午习俗”在中国端午节中为何拥有这样的地位?

端午节以纪念屈原占主流。

端午节源自先秦时期夏至节辟邪祛毒的节令习俗。在古代,五月俗称“恶月”“毒月”,五日又称“恶日”“毒日”。五月初五为恶月恶日,因此,旧时过端午节以保健、避疫、驱邪为主,形成了插蒲草、艾叶,喝雄黄酒,系五色丝线等驱邪避疫的习俗。后来,这个节日开始与纪念人物挂钩,各地由于不同的民间传说,纪念的人物也不一样,主要有纪念伍子胥、介子推、屈原、曹娥等内容。

▲图片来源:宜昌市非遗保护中心

端午节与纪念屈原结合起来最早是东汉应劭在《风俗通义》中叙述端午的种种风习时,提到“亦因屈原”,至魏晋南北朝时期,关于屈原与端午的民间传说不断得以丰富,南方尤其是荆楚一带已经将纪念屈原作为端午节的主要内容了。食粽子、系五色丝等本为祈禳的习俗,也转为了纪念屈原的活动。

▲图片来源:宜昌市非遗保护中心

“在端午节俗活动中,虽然全国各地纪念的人物有不同,且屈原也不是最早与端午节俗相关联的历史人物,但是屈原赤诚报国的爱国精神、举贤授能的美政理想、哀民生之多艰的民本情怀及其所创作的楚辞作品在文学艺术上的伟大成就,使得他成为所有纪念的人物中,影响力最大、最广泛、最深远的一位。”白晓萍说,“因此,端午节纪念屈原也逐渐成为全国的主流。”由此可见,作为屈原故乡的端午习俗在中国端午节中的份量和地位也就不言而喻了。

03

屈原故里端午习俗内容丰富、特色鲜明。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源自先秦夏至节辟邪祛毒的节令习俗,不断流变演化,衍生出防疫、祭祀、游艺、保健等丰富多彩的节庆活动,而这些习俗在屈乡端午习俗中都有生动的表现。据白晓萍介绍,屈原故里端午习俗既有驱邪避瘟、祈福禳灾等古老的节俗意涵,又有祭祀屈原、游江招魂等独特的民俗仪式,历经世代传承,其节俗内容和表现形式都非常丰富并活态存续至今,形成了屈原故里端午习俗十大特色。

三个端午。华夏子孙都过端午,而屈乡“端午比年大”,农历五月初五、十五、二十五,要过三个端午。三个端午的内容都贯穿挂艾、食粽、辟邪、禳灾、祈福等活动,又各有侧重:头端午祭屈原、拜祖先;大端午划龙船、赛龙舟;末端午接姑娘回娘家,庆夏收、吃新面。

祈福禳灾。端午期间,宜昌民众家家户户门口都会挂艾叶、悬菖蒲。乡间村舍大门上会高悬辟邪赶鬼的“吞口”,或用剪纸制作镇鬼驱邪的门符,粘贴于门楣。

▲图片来源:宜昌市非遗保护中心

祭祀屈原。屈乡端午围绕着纪念屈原有一系列祭祀仪式,包括公祭(官祭、民祭)和私祭(家祭、家族祭),皆依古礼设祭坛、献牺牲、恭诵祭屈原文。

▲图片来源:宜昌市非遗保护中心

粽子寄情。屈乡的粽子有特殊的寓意:其外观呈三角形,寓意着屈原的人品棱角分明,不圆不滑;翠绿的箬竹叶象征着屈子淡泊、高尚的情操;一颗红枣意味着屈公忠君爱国的忠心赤胆;白色糯米寓示着屈子高洁如玉的品格。如流传屈乡的《粽子歌》所言:“有棱有角,有心有肝,一身洁白,半世熬煎。”

▲图片来源:宜昌市档案馆

龙舟披红。“龙舟披红”是龙舟下水前举行的仪式。一为敬奉天地神祇,祭祀先祖屈原;二为凝聚力量,鼓舞士气。

▲图片来源:宜昌市非遗保护中心

游江招魂。“游江招魂”是龙舟竞渡正式开赛前的祭祀仪式,也是屈原故里端午习俗龙舟竞渡特有的表现形式,世代相沿至今,是“舟楫拯救屈原”端午竞渡说的生动诠释与活态传承。

▲图片来源:宜昌市非遗保护中心

龙舟竞渡。传统的龙舟竞渡,以龙船抵岸后划手“抢红夺标”决胜负、定输赢。

▲抢红夺标。图片来源:宜昌市非遗保护中心

骚坛诗会。早在明清时期,由屈原诞生地三闾乐平里的一批乡绅、贡生、秀才自发组织成立骚坛诗社。端午时节,诗社成员相聚屈原祠,举行祭祀诗祖屈原仪式,吟诵诗词,相互唱和。骚坛诗社存世400余载,代代相袭,成为屈乡独特的民风民俗和文化传统。

▲“骚坛”诗社社员切磋新诗。图片来源:宜昌市档案馆

庆贺夏收。农历五月二十五是末端午,此时新麦已经成熟,为了收割新麦,庆贺夏收,屈乡有接姑娘回娘家的习俗。

▲端午“女儿回宁”一家团聚,喝雄黄酒、吃粽子。图片来源:宜昌市档案馆

游艺娱乐。在屈原故里,农历五月二十五日末端阳这天,乡人们放下手中的农活,欢聚于农家院落的稻场上,打锣鼓、唱山歌、打花鼓子、演皮影戏……通宵达旦,称之为“稻场娱乐”。

▲图片来源:宜昌市非遗保护中心

端午节,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底蕴、重要价值和多样性特征令世人瞩目,成为流行于中国以及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而湖北宜昌“屈原故里端午习俗”更以其独有的特质和表现形式,成为中国端午节的重要内容,正所谓“世界端午看中国,中国端午看宜昌”。

来源 | 白龙岗纪事

编辑 | 简婕

转载须注明来源

推荐DIY文章
天玑810和骁龙695哪个好|天天观察
twitch一直登录不上去解决办法2022
bandicam设置fps参数的方法
当前讯息:抖音拍拍拍拿放梗意思介绍
免费下电视剧的app推荐
全球热讯:有全网搜索功能的小说软件排行
精彩新闻

超前放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