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郡县治则天下安,县域兴则国家强。中国各地县域以实干笃定前行,不断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来之不易的成绩单、备受期许的新征程。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为立体展现中国县域贯彻新发展理念、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动实践,感受新时代壮美中国、活力县域的蓬勃气象,央广网特别策划推出《大宏图·“县”在启航》系列主题报道,33个地方频道100多名记者走县域、看发展、探变化,沉浸式解读中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韧性密码”,与您共同分享中国式现代化的县域图景。
央广网石家庄7月6日消息 “这些菜都是智慧化种植,不打药,味道特别好。”今年65岁的河北省正定县塔元庄村民唐小英一边介绍,一边麻利地给游客称菜装袋。唐小英在塔元庄同福智慧农场已工作了3年,每个周末,这里都能吸引2000多人来参观、学习、旅游、购物。
(资料图片)
塔元庄所在的正定县与石家庄市区仅一河之隔。依托离省会近的区位优势,早在20世纪80年代,正定就确立了走“半城郊型”经济发展的路子。
沿着这条路径,30多年来,塔元庄村通过村企合作、共建共享,探索出乡村振兴的新模式。这个2000多人的普通平原小村庄,目前已发展成了远近闻名的明星小康村。
航拍正定县南城门(央广网记者 王伟倩 摄)
如今,按照“半城郊型”经济发展的“二十字经”,正定“投其所好,供其所需,取其所长,补其所短,应其所变”,不断优化与“城市”相补的现代化农业产业、文化旅游、会展经济及物流服务等各项产业结构,扎实推动城乡融合、三产协调,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村企合作”,从一村富到多村富
走进塔元庄同福智慧农场,一进门就能看到唐小英工作的玻璃房,60平方米的房内智慧化控温,一排排生菜种在“水”里,整整齐齐。育苗、分苗、水培、收割,这一套现代化水培蔬菜种植模式,唐小英已经非常熟练:“别看这屋子面积不大,但是一年能产大概2000斤蔬菜。”
这个智慧农场是塔元庄村“村企合作”的共建项目之一。2020年,塔元庄村与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同福集团达成村企合作共识,同福集团出资占股70%、塔元庄提供资源占股30%,联合成立了河北塔元庄同福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搭建起双方深度合作的平台。
塔元庄村民唐小英在智慧农场内处理水培蔬菜(央广网记者 王伟倩 摄)
因毗邻滹沱河,塔元庄村全村三分之二是河滩地。虽然土地资源“先天不足”,但是区位优势明显,村子距离石家庄市只有15公里、距离正定县城1.5公里。“村企合作”的模式,给“半城郊型”经济带来了现代化的发展动力。
“以前村民风吹日晒,地头种菜种粮,蹬着车子把粮食和菜送到城里卖,现在可不一样,是城里人亲自跑到村里来自摘自采。”塔元庄同福乡村振兴示范园负责人武峰说,智慧农场采用生物有机菌肥改良土壤,实现“鱼菜共生、稻虾共生、稻蟹共生”,瓜果蔬菜能够“四季采摘”。同时,在这里制作的同福大馒头一天就能销售300万个。
同福智慧农场“鱼菜共生”(央广网记者 王伟倩 摄)
“城里人”来了,带来了人流,带来了更多商机,“半城郊型”经济的乡村振兴产业链不断拓展。在塔元庄村口坐上观光旅游的小火车,一路串联起以“农事”为主题的“十大园区”,从农业文化旅游到农事种植体验,再到农业深度研学等项目,组成一个生动的乡村产业生态圈,撩动着城里人的田园梦。今年以来截至目前,这些园区接待游客人数超过90万人次。
在“十大园区”之一的共享农场,顶着日头在地里干活的,不是塔元庄村民,倒是来自滹沱河对岸的石家庄市民。“我们把塔元庄村民的流转土地分成小块,通过认领,租给城市市民种植,小的30平方米,最大的90平方米。”武峰介绍,共享农场推出两期共几十亩地,一个星期就被“一抢而空”。
乡村成了城市人的“家园”,唐小英和村民转换成了“新农人”。同福集团与塔元庄村的“村企合作”项目每年可以给村集体保底分红,还吸纳了300多名村民在家门口就业,直接和间接带动周边村民就业1万余人。
在塔元庄,“村企合作”的“朋友圈”持续扩大,除了同福集团,其他一些相关企业也相继到来,带动村集体经济收入“节节高”。塔元庄村项目办主任胡文法说:“从2013年到2022年,村集体经济收入从400多万元上升到3200多万元。村民年底有分红,日常的物业、水、取暖也是免费的。”
前来塔元庄村旅游参观的游客络绎不绝(央广网记者 王伟倩 摄)
与此同时,合作企业的增加又拓宽了塔元庄“半城郊型”经济道路的深度和广度,形成了良性循环。
围绕城市养老需求,今年3月,塔元盛世乡村振兴科技示范园项目开工建设。这一次,塔元庄将与周边6个村庄实现资源互补,建成现代农业示范、健康养生、林下经济、休闲农业等多产融合类的综合示范园区,打造“连富成片”的乡村振兴场景。
“塔元庄一个村富了不算富,还得带动其他村子一块富,富裕连成片,这才叫共同富裕。”塔元庄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尹计平说。
在“半城郊型”经济发展过程中,塔元庄村这种“村企合作”模式优势互补、多方共赢,被农业农村部列为全国乡村振兴的典型案例。
古城新风,从景点游到全域游
距离塔元庄约10公里的吴兴村,刚刚建设完成一座以“孝善”为主题的文化游园。“孝善”文化是吴兴村1000多年来一直传承的“文化品牌”,2015年以来,村里还连续举办8届“洗脚节”,营造孝亲敬老的浓厚风尚。
“孝善文化主题园的建成,将无形的精神财富转化成有形的物质财富,是我们村特有的文化旅游产品。”吴兴村监会成员贾同润说,她嫁到吴兴村已经有40年,眼看着村子通过文旅一步一步富起来。
吴兴村依托樱花园发展乡村观光游(央广网发 正定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吴兴村东侧,是一片3800多亩的樱花园。每年樱花盛开时节,观光小火车载着游客穿过花海,车上车下,都是拍照打卡的游客。樱花园周边,一路排开,有田野无动力乐园、乡村动物园、耕读文化院等多种文化体验项目。“通过专业团队的运营,村企合作的文旅项目已经实现首次分红,村民们对未来的发展都很有信心。”贾同润介绍说。
从吴兴村出发,乘坐135路公交车,就能直达正定久负盛名的4A级旅游景点隆兴寺。
35岁的封龙飞就住在隆兴寺附近:“隆兴寺是正定古建筑中的翘楚,寺里的顶级木构、造像、悬塑、壁画、石刻、碑碣,个个都是珍品。正定古城内有‘九楼四塔八大寺’,这些古建筑时间跨度大、种类繁多,堪称‘中国古建筑博物馆’。”
每有朋友从外地来,封龙飞就“变身”成正定的“义务导游员”。他还经常站在正定的南城门城墙上,自豪地给朋友们介绍:“站在这里就能俯瞰整个古城。沿着正定古城的中轴线,景点连城串:南关民俗村、广惠寺、阳和楼、元曲博物馆等,古今辉映,有一步跨千年之感。”
游客在正定古城墙上合影(央广网记者 王伟倩 摄)
近几年,正定坚持保护、开发、利用并举,以东城门、阳和楼、博物馆为代表的24项古城保护项目全部高质量完工开放,“千年古郡、北方雄镇”的风采得到了传承与延续。2019年正式实施的《石家庄市正定古城保护条例》,还将正定古城保护带上了法治化、规范化轨道。
保护好历史“遗产”,还要创新性地在文化厚土中培育新的旅游增长点。87版《红楼梦》的拍摄地点荣国府就是这样一个典型代表。
“我们通过挖掘影视拍摄基地的文旅价值,在景区设置了《红楼梦》实景演出,夏季的荣国府繁花似锦,佳木成荫,花下看演出,特别有代入感。如果游客有兴趣,还可以做个红楼人物的装造,深入体验一把沉浸式旅游。”正定县文物保管所副所长、正定荣国府管理处主任于坪兰介绍,当年荣国府的建成极大地带动了正定旅游的发展,开创了全国旅游业的先河,被誉为“中国旅游,正定模式”。
如今荣国府已发展成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著名的影视拍摄基地,先后有200多部影视剧在这里拍摄完成,并带动旅游业周边产业发展。
正定荣国府景区外的街道建筑风格也和荣国府一致(央广网记者 王伟倩 摄)
61岁的薛金荣的“醉月楼”饭店就开在荣国府对面。早上8时许,饭店就迎来当天的第一批游客;中午时分,一辆辆旅游大巴开始在饭店前落客,两层的饭店很快就满座了。
“现在县里又增加了夜景观光旅游项目,晚上,我这店里也都会客满,平均每天能有20桌。”薛金荣说,自己是正定旅游的“第一受益人”,她20多岁从周边县到荣国府门口摆摊卖饭,现在已经开了4家饭店。
“依托省会,服务城市,我们把文化旅游业当作主导产业、支柱产业,加以培育和壮大,打造全县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正定县文旅局一位负责人说,今年五一假期,正定接待游客126.95万人,旅游业总收入10.16亿元,同比2019年增长144.69%。
从乡村到县城,正定的旅游版图连点成线,连线成片,旅游经济全域“开花”。“登得上城楼,望得见古塔,记得住乡愁”在这里已经成为现实。
厚植沃土,从精细管到“建生态”
与古城的游客不同,坐落于正定新区的石家庄国际会展中心接待的主要是来自全国各地的客商。今年2月份以来,该会展中心已承接了近90场展会活动。
坐落在正定新区的石家庄国际会展中心(央广网记者 王伟倩 摄)
“到目前为止,我们接待国内外展商5000余家,吸引观众超过50万人次,目前展会排期已经安排到年底。”石家庄国际会展中心党支部书记、副董事长唐立阳说,正定优质的服务和区位优势,为会展业快速发展提供了“沃土”。
对于正定服务环境,一位初次来石家庄国际会展中心参展的企业总经理提起这样一个细节:“在正定城区内,都能免费停车。看上去此事好像不大,但是看出政府的开放度和服务的精心。”
对于这一点,从小生长在正定的封龙飞回忆说:“2017年,正定县机关单位、企业、医院就拆掉了围墙和铁栅栏,开放了内部停车位,允许社会车辆免费自由停放。后来,县城所有停车场也全部免费开放。”除此之外,正定围绕“精细”的城市管理,新改建厕所600余座,新建38处公园游园,实现了“推窗见绿,出门入园”。同时,正定还在县城投放了免费观光车、直饮水机等公共设施,不断加快城市更新的脚步。
市民在正定街头设置的直饮水点取水(央广网发 张绍鲲 摄)
与城市更新同步的,还有正定在服务“软实力”上的不断提升。2020年4月正式运行的中国(河北)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定片区政务服务中心就是一个代表。宽敞的办事大厅,干净整洁,集中了河北自贸区正定片区、正定新区、正定县三地的审批事项,咨询服务、智能自助、窗口办件,一体化服务打破了地域限制,打通了业务壁垒。
一家今年2月份落户正定的科技公司就是在这个大厅办理的手续,整个流程只用了约40分钟。企业董事长刘向国说,他原本预估需要花5-7个工作日,“没想到这么快,落户流程节省了时间,相当于给我们企业节省了成本”。
石家庄市委常委、正定县委书记王俊红介绍,近年来,正定深化“放管服”改革,出台了“秒批秒办、先建后验、政策找人、免申即享”等十余项改革措施,用审批时间换取项目建设速度。
行政服务的“高效”,与硬件服务一体建起高效服务的“生态圈”,受到了企业的青睐。今年2月份,正定开年的第一场招商大会就实现23个项目集中签约,总投资163.87亿元。
依托城市,服务城市,不仅服务于人,还服务于产业。正定同时具备铁路、公路、航空运输条件的交通优势,再加上全面的配套设施,引领“半城郊型”经济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
早上7时,正定高新区107国道东侧的国药乐仁堂物流速递中心就热闹起来,一辆接一辆物流车满载各种药品,驶向石家庄市区。该物流中心提供专业的医药货品配送,而生物医药产业正是石家庄主导产业之一。
“正定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公司在正定建设现代化的物流中心,为生物医药产业提供物流服务支持,同时,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又带动我们物流中心不断发展壮大。”国药乐仁堂物流速递中心总经理助理刘叶介绍,该中心目前已占有河北省医药货品配送份额40%以上,平均每天配送数量4万件,高峰时期达到10万件。
在一物流中心收发货区内,工作人员正在转运货物(央广网记者 王伟倩 摄)
据正定高新区现代服务产业局局长孙文龙介绍,截至目前,包括国药乐仁堂物流速递中心在内,正定高新区已经投产运营物流园区2个,在建物流项目2个,还有1个计划开工项目,2个前期项目。物流+产业、物流+商业,现代物流业正逐步为正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新动能。
千年古郡,悠悠历史。汤汤滹沱,曾经是正定跨越发展的阻隔,如今,循着“半城郊型”经济发展路径,这座生于滹沱河畔的古城正以优雅古朴、生态宜居、产业集聚的“青春”面貌呈现在世人面前。
【百家读城】
一览风雅之韵 品鉴高雅之魂
——正定从这里走来
□王志敏
中华大地,燕赵热土,历史之骨,文化之魂——一座华夏文明缩微版的天下正定。昨天的正定,一颗璀璨明珠辉耀于中华版图;今天的正定,承载起从这里起步的新时代厚重;明天的正定,升腾起一起向未来的梦圆复兴。
正定,从渺渺古远走来。混沌既开,走来旧石器新石器时代,走来仰韶龙山文化,走来穴栖巢居、刀耕火种、渔猎农桑、耕读人家,走来鲜虞、中山、东垣、真定、正定之一路辙印,走来省会历史文化之老根。
正定,从赫赫风光走来。在中华版图,她拥有郡县制开国一席之位;在建制序列,她则荣膺京国军路、郡府州县之系列头衔;几千年以降,她则始终为所辖地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之中心、军事之重镇。
正定,从滚滚风烟走来。冀州之踞,绾毂八极;三关雄镇,九省通衢;神京锁钥,中国咽喉。实则当其名,名则副其实,崇崇然不枉其誉。
正定,从荦荦风物走来。平畴沃野,农分田而耕;五行八作,工分事而劝;商铺云集,贾分货而贩。富赡遐迩,通达九域,而有“商埠”“贵城”之称,“极为繁丽”之判。
正定,从悠悠风韵走来。她的名字,诠释开真正安定之大汉一统;她的胜迹,标识出盛唐鼎盛之文化符号;她的承传,圣贤过化、诗书传家,八风交汇、九域融和,累累富涵闻达于天下。
正定,从飒飒风流走来。文武将相之储,经术词章之粹,藏龙卧虎之地,慷慨高歌之风;岭南共祖、临济宗祖、千古完人、一代文宗、鼻祖温补、高峰天籁,江山代有才人出,星光烁烁耀河汉。
正定,从卓卓风华走来。物之为质,璨璨然而焕历史之采;神之为韵,昂昂然而振时代之声;风华浸远,千祀清靡,天下正定,一地华夏投影。
正定,从勃勃日新走来。历史厚遇正定,积淀出一座历史之城、文化之城;天下厚遇正定,升华起一座时代之城、未来之城。
历史文化,价值无极,行之践之,梦圆复兴!
正定,一轮朝阳日上蒸蒸!
(作者系河北省正定县古文化研究会创始副会长)
总策划:张军 于锋
总监制:伍刚
统筹:陶玉德
记者:王岩 王伟倩
编审:张志诚 李红笛
视频:王伟倩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