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数码频道

“甲午沉舰系列”首个水下考古调查报告出炉

“甲午沉舰系列”首个水下考古调查报告出炉——

披露如何认证“丹东一号”即为致远舰

致远舰上发现的武器弹药。


(相关资料图)

致远舰上发现的餐具残片。(本文图片为受访者提供)

核心提示

记者8月8日从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获悉,历时7年编写而成的《致远舰水下考古调查报告》正式出炉。这是我国“甲午沉舰系列”首个水下考古调查报告。

“丹东一号”(致远舰)水下考古成果是我国水下考古史上的一项标志性成果,开启了近代沉舰水下考古工作的新篇章,为甲午海战史和世界海军舰艇史的研究提供了十分珍贵的考古实物资料,受到国内外学术界和社会各界高度关注。

该报告围绕2013年至2016年对致远舰的水下考古调查而展开。《致远舰水下考古调查报告》分为5个章节,以记录现场考古调查工作及考古发现为主,现场宣传、实验室保护等工作并未纳入书中,只是在该报告前言部分有简单介绍。

据编著《致远舰水下考古调查报告》的工作人员介绍,致远舰考古调查工作前后长达4个年度,虽然时间跨度较长,但在工作内容上仍旧前后衔接紧密,尤其是沉舰身份的认定,是在整理历年考古调查资料、广泛收集文史档案之后,才形成相对全面与中肯的认识,所以4个年度的调查工作最终考虑集中在一起编写,简述每年任务目标时再分年度进行。

1894年9月17日爆发的中日甲午海战,以清朝北洋海军损失四艘军舰、丧失黄海制海权而告终。致远舰是中日甲午海战中,清朝一艘被日军炸毁沉没的巡洋舰。当时,致远舰在弹药将尽且遭受重创后,由管带(舰长)邓世昌下令冲向日本联合舰队旗舰,欲与敌舰同归于尽,不幸被敌舰击中鱼雷发射管引发管内鱼雷爆炸沉没,全舰官兵246人为国殉难。

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白宝玉介绍,致远舰水下考古调查开始于2013年11月,后历时3年,于2016年宣告结束。沉舰遗址位于丹东东港市西南约50公里,距离大鹿岛20多公里,所在海域为黄海北部,曾为1894年中日甲午海战时的交战区。起初,以这处沉船的位置按地域命名为“丹东一号”,后经调查确认,水下的这艘沉船为中日甲午海战中的致远舰。

经水下工作确认,“丹东一号”(致远舰)沉舰残长约61米,最宽处11.5米,舰体保留的高度仅存2.5米(完整高度在8米左右),由于海战创伤和后期破坏,舰体损毁严重,但仍可确认出残损的水密隔舱、锅炉、穹甲板等部位。

由“丹东一号”认证为“致远舰”的过程十分严谨。2014年春季物探调查结束,考古人员锁定沉舰在海底的埋藏位置,并推测为北洋海军的一艘甲午海战沉舰。2014年秋季考古调查结束,将目标缩小为致远舰或超勇舰。2015年的考古调查进一步确认沉舰是致远舰。2016年调查期间又发现了时任致远舰大副陈金揆使用的望远镜,再一次印证沉舰身份为致远舰。其中,2015年的考古调查取得突破性进展,发现了“致远”篆书餐盘、方形舷窗、鱼雷引信等一系列关键性的考古实物,指向性明显。待考古工作结束,2015年11月4日,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与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北京组织召开“丹东一号”水下考古项目专家论证会,邀请考古学、海军史、舰艇与武器装备史等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对项目成果进行科学论证。通过查看实物与质询,与会专家一致认为,从目前所掌握的考古实物证据,结合文献档案资料判定,“丹东一号”沉船应为致远舰,沉舰身份得到确认,并对沉舰以后工作提出新的要求。在此基础上,2016年又开展了一期调查工作,确认了致远舰的确切埋深与遗物散落范围。

“丹东一号”清代沉船(致远舰)水下考古调查项目分别获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论坛“2015年中国考古新发现”及中国考古学会“2015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辽宁日报记者 朱忠鹤)

推荐DIY文章
360浏览器设置默认百度搜索的方法
夜神模拟器vt开启教程
百度地图订单查看方法
pr加速的方法
剪映使用提词器的方法
Win10怎么安装字体
精彩新闻

超前放送